从文化角度看腐败问题及其治理
2014-4-21 21:58:34

【内容摘要】腐败问题是古今中外几乎所有国家都难以避免的严重社会问题,产生腐败的原因很多,从制度、人性、权力、监督不力等各角度分析研究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仅从这些角度来说明,给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感觉,不能突出中国的特殊原因。因此笔者本人力求从中国传统文化层面去寻找腐败的文化根源,进而探求遏制腐败对策。可以说任何一个国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传统文化中等级观念、宗族宗法观念、官本位思想和人治思想的影响,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影响?面对这些消极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之策?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受历史影响巨大的国家而言,从文化角度研究腐败问题并提出治理对策更具有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腐败问题  影响  治理对策
一、引言
当下,中国社会的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可以说上至官员下至百姓无不深谙其中之奥秘。针对这一现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腐败问题解决不好,甚至会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当下对社会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解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是社会历史因素,有人认为是政治、经济体制因素,有人认为是监督缺失因素等,但本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传统文化对民众的影响极为深远,研究我国腐败产生的原因,应该从我国传统文化角度入手,探寻其中滋生腐败的诱因,并从文化视角来寻求治理腐败的路径。
二、腐败的传统文化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法家,道家等思想出现,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基础。秦统一六国后,采取法家思想,焚书坑儒,但秦朝只短暂存在十几年,汉初一度采取“黄老之术”,修养生息直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致此之后,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腐败定义为:“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一个更为广义的定义是:“腐败乃是通过关系而有意识地遵从,以图从该行为中为个人或相关的个体谋取利益”腐败大体上分为六种(1)官僚主义的或政府性腐败;(2)降低成本或增进收益的腐败;(3)胁迫性或串谋性腐败;(4)集中型或分散型腐败;(5)可预见性或随机腐败;(6)涉及现金或不涉及现金的腐败。
从某种程度上看,中国的封建社会史,是一部专制史,也是一部腐败史。古代贵族们拥有巨大的权力,极高的社会地位,古代封建君主政治上实行专制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垄断社会资源的分配权。经济上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将人民束缚在小片土地上,文化上实行愚民政策,广大人民难以接触知识文化。
一、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权力崇拜有一种潜在的认可,这种认可源于几千年来儒家传统的严格等级制度的影响,在封建等级观念的规制下,每个人都被牢牢固定在各自的等级上,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主体。人们要完全听命于其所隶属的主体,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反抗,这就导致受治者只得无条件听命于统治阶级的命令,因而为人治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外,也源于长期的“大一统”政治制度设计是以“性本善”为逻辑起点,这使得国家权力不仅被看作是致“善”的有效手段,而且还被认为是一个附有高度智能与德行的载体。不管是生活在这种文化下的精英阶层(尤指知识分子)还是社会大众都对国家权力向往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湖南省廉政研究基地 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