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权力规范运行
2009-7-31 9:42:02
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工作机制,凸显了“权力制约与监督”这一政改指向 
    3月21日,新一届政府的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务院工作规则》,接受本刊采访的有关专家分析,这是我国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举措。 
    “与此一脉相承,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之后,中央不久前推出了一系列完善领导班子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春教授说,“其目的都是坚持民主集中制,规范权力运行,完善决策机制和权力制约监督制度,也是推进我国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受访专家分析,地方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领导班子职数有所减少,全委会组成人数有所增加,这从组织上为进一步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创造了条件。新的中央精神出台后,各地将结合实际陆续推出实施细则。 
    反对和防止个人专断 
    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各地党委推进了领导班子配备改革。与此相配套,在日常运行中,中央要求党委常委会严格实行集体领导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刘春认为,中央这一要求,凸显了“权力制约”这一政治建设的重要指向。 
    他分析,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既体现了推进党内民主的要求,也是完善权力制约监督制度的要求。 
    比如,在全委会闭会期间,凡涉及本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经常工作的重要事项,必须由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任何个人和少数人无权作出决定。其中的“个人”无疑就是指“一把手”,“少数人”也明确指向了党委主要领导干部。 
    再如,常委会讨论决定重要事项之前,应当进行充分的酝酿,但同时,会前酝酿不得以任何形式代替常委会决策。党内专家分析,其中的“酝酿”主要指书记与其他常委之间的一对一的个体沟通。通过对“酝酿”效力范围作出明确界定,从而封死了脱离会议、脱离集体决策的平台,以“个别酝酿”代替常委会集体决策的“口子”。 
    刘春分析,按照中央要求,涉及干部人事任免事项,要经书记与副书记、分管组织、纪检等工作的常委共同酝酿后,向常委会提名,为常委会决定干部任免做准备。这是针对过去“小圈子研究干部”的积习,再次强调了惟有常委会才有干部人事任免的“法定”决定权。 
    这些要求都是针对“权力过分集中”这一痼疾。长期以来在权力的实际运行中,一直存在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制约监督难,决策事项和决策主体模糊等问题。在一些党委的实际运行中,也往往按照书记意图作出决定,以致出现“哑巴常委”的怪现象。 
    此前,中央已有对“三重一大”决策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的规定,但在一些地方,仍没有按照程序通过常委会讨论,而是由书记或少数人决策。 
    刘春教授说,在上海社保案中,陈良宇一人挪用32亿元大额资金,如果这个事项上了常委会,那是不可能通过的。“这个教训太深刻了,扎紧常委会集体决策的这个口子,对于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预防和打击腐败,非常之重要”。 
    长期从事党建研究的中央党校叶笃初教授也指出,民主集中制的实质问题就是权力的划分,权力不应属于个人或少数人,而应属于集体。因此,在对地方党委权力运行的规范中,首要的就是反对和防止个人专断,“严格实行集体领导制度”。 
    据了解,各地方有关探索已开始。比如完善全委会决策表决制度,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实行票决制。 
    受访专家分析,今后,地方的各类探索均将依照中央整体要求进行规范。 
    进一步明确常委会职权 
    中央近年强调“三重一大”制度,指重大事项的决策、重要干部的任免、重要项目安排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湖南省廉政研究基地 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