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高:反腐败立法已有构想出台
2007/1/23 21:53:25
◎转载自《法制日报》 王明高系基地研究人员
我国需要一部维护党和国家形象、保障公民权利和国家安全免受腐败威胁的法律
反腐立法已有构想出台 “宝剑出鞘”尚待时日
“我们已经对反腐败立法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想。”作为国家社科规划《中国惩治和预防腐败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组组长,王明高向记者透露了这一消息。
事实上,在2004年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杨伟程曾提出过一个在当时被舆论称重磅议案的提议———呼吁在国家的反腐败进程中,制定廉政法律。
与杨伟程的议案不谋而合,从2002年起王明高和课题组的专家学者们开始了对制定反腐败法相关问题的研究。“我们研究了30多个国家100多部关于反腐败的法律,希望能够对中国建立一部完善的反腐败法得出有益经验。”王明高说。
此后的几年中,随着一些贪污腐败案件逐一浮出水面,反腐败立法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律成为了一件迫切的事情。2005年1月,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就提出,要用五年的时间,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其中包括法律建设的工作。
回首2006年的反腐工作,一些曾经闪耀着权势的名字因贪腐问题纷纷落马。在王明高的眼中,对于处理这些人的问题上,反腐败法构想将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在未来中国的反腐进程中反腐败法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些都得从认识反腐败法构想开始。
反腐败法立法构想
对于反腐败法所应具有的精义,用王明高最简单的话概括出来就是:这是一部维护党和国家形象,保护公民权利,保障国家安全免受腐败威胁的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曾在记者问及反腐败法的倾向是“预防”还是“惩治”时表示,重在预防是肯定的。反腐败法关键在于规范政府官员的行为和权力的运用,所以惩罚也是必要的。王明高认为,反腐败法应该是一部集合实体法与程序法的法律,而预防与惩治的作用,就好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或缺、相互依存。
对于这样一部既要预防又有惩治的法律,其规范的主体也并不局限于官员阶层。“反腐败法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法律,并不会因为你不是官员就不受法律的制约。这部法律应该是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不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有可能成为这部法律规范的主体。”“而有了反腐败法后,与以前的最大区别,还在于使过去许多没有法律规范的权益上升为法律意志层面的东西。”王明高如是说。
的确,依照课题组研究的成果,反腐败法构想对一系列没有规范的权益作了细化的规定。
以公民举报制度为例,虽然在过去的反腐实践中,80%左右的案件都是依靠群众举报而来的。但对于举报人的保护并没有相关的法律给予保护,对于举报的程序也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是否接受举报及怎么处理举报材料并没有十分详细的规定。举报材料一旦落入被举报人手中,举报人所做的工作将前功尽弃,有的甚至遭到打击和迫害。
在反腐败法构想中,有一个专门的章节规范举报制度。对普通公民而言,在有了反腐败法所构想的反腐败制度规范后,举报将变为程序规范、安全、有保障的行为。反腐败法构想规范了举报的受理程序,对于受理或者不受理都将有相应的规范。并且举报人举报的内容会依法保密,举报人也会受到法律保护。如果上述的权益受到侵犯也会有相应的惩处措施。
“反腐败法就是这样一个来源于实践,回归于实践的法律。这部法律也不光是规定权利,同时对于所规定的权利也会有所制约。”王明高说。
强行搜查就是为了反腐败而特别设置的一个制度。从字面上看,强行搜查无疑是保障了侦查一方的权利。那么,是否会因没有相应制约,而使这种侦查权被滥用,而损害到被搜查人的权益?“反腐败法在制度设计上会考虑到比较详细的情况,并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湖南省廉政研究基地 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