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权、慎欲、慎行、慎独----从腐败到廉洁
2013/5/13 13:21:44

生在湖南,养在湖南。骨子里的血液似乎流动着浪漫与现实的杂糅。也许湖南给的更多的不是物质,而是一种精神。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若道中国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从毛泽东到朱镕基,江山人才,于水火之中力挽狂澜,于波浪之间中流砥柱。
《道德经》说:人人不拔一毛,人人以利天下。推崇着“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信念与出路。但是,与之相对,却是索取,无节制的索取和求得,便也成了腐败,一种贪欲意念下对权利、金钱的过度追求。
然而,正是湖南人的一种清廉之气,使得大刀阔斧的改革,成为中国复兴道路的一个亮点。
廉洁为何物?谈论起来必觉空洞乏味,作为一种政府行政水平的理想状态,它似乎很难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落实。但如果我们从问题的反面去思考,即腐败的根源在哪里,如何去防治理腐败,那么我们对于廉洁的认识,也会如清泉之水,濯人之肤,涤人之心。
当代中国谈及腐败,避免不了谈论权力的缺失和滥用问题,温总理甚至发出腐败能使“国亡政息”的前所未有的警醒。其实,安心想想,腐败出现是有其必然性的。然而世界各国为了防腐拒变,在政治制度上,西方发明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与权力制约机制,可其本质无非也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罢了,各种互相推诿造成了行政效率的低下。至于在中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虽然本质上是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机构和个人铤而走险,视之为无物。
其实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这点,故提出了“四慎”的观点,所谓四慎,即慎权、慎欲、慎行、慎独。试图从思想上加以制约。而最敬佩的朱镕基总理则更注重从行为上加以严厉整顿。
“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畏我能,而畏我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他深谙惩治腐败是赢得民心的第一要务。通过大刀阔斧地推行各级机构改革,将一群害群之马绳之以法。“反腐败就是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决不姑息手软”,还要准备好一百口棺材,无非是用一个同归于尽换来国家的长久稳定发展和老百姓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从朱总理的话中不难知道,要反腐,必须有真工夫,拿出真家伙,光说不做是不行的。
但是做反腐工作也将是困难重重的,蒋介石就颇了解其中的复杂。“国民党的腐败已到了无法根治的地步,反则亡党,不反则亡国。”这句被放在《建国大业》里的一句话,不仅是蒋中正自己内心写照,也是对于当代中国的一个警醒和示范。他的儿子蒋经国更是对此深有感触,当对于1948年中国的金融整顿计划因为官僚资本而放弃时,心想,他内心也是饱受煎熬而不能动弹。究其原因,就在于国民党内部已是腐败不堪,如果要全面整顿,将涉及各种高层利益,从而很容易会使整个国民党的政权的颠覆。这又自己所不愿看到的,所以就只能以悲剧而结束。
孔夫子也提出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也是对行政者的一种告诫。受中国千年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人至今仍然向往乃至崇尚慎权、慎欲、慎行、慎独的境界。然而现实生活中身不正着却屡见不鲜,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在全社会范围内打击腐败必须从源头抓起,否则会前赴后继腐败永不会消亡。
所以,思及此,从儒家的道德层次出发宣扬慎权、慎欲、慎行、慎独,会形成一种畏惧权利、慎用权力、用好权利的官场生态环境。这也是我们必须考虑和防腐的一个重要甚至源头上的方面。
纵观历史和现代,我们唯有将制度与道德相结合、法律和监督相融合、责任与义务相统一,才能将腐败止于一瞬,廉洁长流成河,如沐春风,如琢如磨。
 
 
 
 
(该文章荣获湖南省“清风沐校园,廉洁驻我心”征文大赛二等奖)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湖南省廉政研究基地 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