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理论:腐败的文化透视与廉政文化建设
2009/8/3 10:26:28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唐晓清 牟广东 
    [内容提要] 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既是一种政治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廉文化的作用。廉政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社会文化和大众文化,必须面向全社会,强化社会效应;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与腐败文化的动态博弈过程,必须把批判和抵制腐朽文化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当前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是针对腐败文化的消极效应健全相应的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来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持久深入开展。 
    [关键词] 廉政文化 反腐倡廉 机制建设 
    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多方面。从文化视角审视当前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反腐败不单纯是一场政治斗争,更是一场文化斗争,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因此,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要求,准确界定廉政文化的内涵,突出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加强廉政文化的机制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重要课题。
一、从文化视角审视腐败消极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和阶段性成果。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在反腐败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开始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如我们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反腐败的法规、条例和制度,但在实践中却难以有效贯彻执行;惩治腐败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却仍然跟不上腐败的蔓延速度;在反腐败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许多人反而对解决腐败问题越发失去信心。反腐败似乎进入两难境地。面对上述种种问题,从新的视角审视和研究反腐败问题,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大课题。 
    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是一种政治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研究表明,在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和地区,腐败的发生与表现形式也存在明显的不同。[1]综观目前我国反腐败面临的形势,笔者认为,最大的难点是腐败现象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腐败文化。虽然这种腐败文化在我国当今的社会意识中没有成为主流文化,但它却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正是借助文化传播的社会性,腐败在向社会的各个层面延伸和渗透,并开始形成了一系列消极效应。这种消极效应主要表现在: 
    腐败文化的蔓延扩散效应。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功能。黑格尔在分析西方中世纪教会的腐败原因时指出:这种腐败决不是偶然的、如一些人所说是单纯滥用权力的结果,因此只要遏制了某些人的私欲即可将其消除;相反,这不仅是一种源于制度原因而必然的、根深蒂固的腐败,而且是一种不断地向一切空间弥漫的死症,它注定到处孳生出权力欲、放纵淫欲、种种野蛮和卑鄙的腐败情形、伪善和欺骗。这里所讲的实际就是腐败文化的蔓延效应。当腐败现象逐渐演变成腐败文化时,社会上对腐败的心理开始由不正常转为正常,大多数人对腐败的态度也由开始的“深恶痛绝”转变为“习以为常”,只要不触及个人利益就听之任之,甚至抱着“改变不了环境就适应环境的心理”。在这样的心理文化氛围中,腐败现象就会成为行为准则,成为生活方式,并向社会各个层面延伸,形成蔓延扩散效应。 
    腐败文化的群体压力效应。文化是一种软环境,客观上具有心理调控功能。当腐败现象逐渐演变成腐败文化时,就会形成一种潜规则,谁破坏了这种潜规则,就会受到群体压力的作用,最终不得不从众,身不由己地按照大多数人的腐败行为方式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一些不贪不占、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的干部时常会被孤立?为什么一些敢于与腐败斗争的人却为周围所不容?原因很简单,就是廉洁自律行为与坚持原则的人,与周边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湖南省廉政研究基地 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