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开展公众腐败感知与反腐败评价调查,助力湖南‘精准反腐’”案例获评省2017年社会科学创新活动典型案例

[日期:2017-10-12] 来源:  作者: [字体: ]


    日前,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公布了2017年社会科学创新活动典型案例评选结果,我校廉政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申报的“开展公众腐败感知与反腐败评价调查,助力湖南‘精准反腐’”的案例入选为典型案例。

  中心于2002年12月正式成立,2003年3月成为隶属于湖南省纪委、省监察厅的湖南省廉政研究基地,2006年成为湖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成立以来中心坚持立足湖南、服务全国,致力于发展成一个集反腐倡廉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廉洁教育、咨政备询与社会服务,以及改革探索等多重使命为一体的国际知名的“思想库”、“人才库”和“信息库”。

  反腐倡廉需要资源投入,而资源相对有限,因此只能合理确定目标,精准反腐,以期高效。反腐倡廉为了谁、依靠谁?成效由谁评判、怎样评判?哪些领域的腐败或不正之风最严重?反腐败成效如何? 到群众中去了解就有了方向。作为省纪委的廉政智库,用科学的社会调查方法去测量民众对腐败状况与反腐败成效的评价,为本省相关决策与工作提供意见,是职责和特长所在。

  2015年12月和2016年12月,中心分别在长沙市城区组织实施了两次同主题调查,围绕四个指标测量群众的腐败感知并评估群众眼中的反腐败成效。调查结果表明,长沙的群众对腐败的容忍度很低,对举报腐败仍存较多顾虑,大都认为党和政府对贪污腐败的控制和三公问题治理成效显著。

  上述调查结果用数据说话,同时年度调查结果之间相互对照,实现腐败感知与反腐败成效感知的可量度化。调查可以帮助识别区域内廉政风险领域来开展重点治理。调查不少发现印证了中央和省纪委的一些认识和决策的正确性。重视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反腐败,以群众获得感为导向开展正风反腐工作的相关建议,在2016年省党代会报告、中央纪委调研座谈会上亦获肯定。2016年度调查则对民众反腐信心有了新发现。调研不仅直接影响本省反腐倡廉决策,也为中央相关决策的出台提供了参考,亦成为两岸三地台北、香港、长沙对比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并有望在国际廉政研究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成为观察和研究中国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活动的重要实证资料。

  以调研为基础的系列研究成果正陆续出版。如袁柏顺教授基于调研的论文“公众腐败感知与腐败的民间传说——基于C市城区公众腐败感知调查的一项研究” 刊发于《公共行政评论》 2016年第3期;袁柏顺教授与孙雁合作的论文“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成效是否提升执政党合法性?”刊于《Modern China Studies》2017年2月刊。2017年2月袁柏顺教授在香港城市大学举办的“腐败与反腐败绩效的测量与评估”工作坊报告了2016年度长沙调研发现。湖南卫视晚间新闻联播对调研结果进行了播报,省纪委领导批示调研报告“很有价值”。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赵呈戏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Processed in 0.932 second(s), 4 queries, G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