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湖北省蒲纺集团工会主席常雨琴:困难职工贴心人

[日期:2009-08-0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杜若原 [字体: ]


图为蒲纺工会主席常雨琴(左三)与下岗女工座谈。 田 悦摄 (新华社发)

    在山青水绿的荆泉山下,一个朴素而不平凡的女性,用她赤诚的情怀帮助困难职工。她,就是湖北蒲纺集团工会主席常雨琴。    把真情倾注接待之时

    2004年2月,建厂35年、有着1.5万多名职工的蒲纺集团作为湖北省属大型特困企业移交下放赤壁市实行属地管理,昔日闻名全国的军工企业,已经陷入“收不抵支、资不抵债、全面停产、全员下岗”的境地。企业下放的同时,蒲纺启动了脱胎换骨的改革,所属企业或破产、改制或移交地方;9000多名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1000多名职工每月领取下岗生活费。

    2004年3月11日,就在蒲纺启动改革之时,职工大量的诉求出现了。身为工会主席的常雨琴,一下子站到了漩涡之中。那些日子常雨琴整天就是接待来访,职工反映的难处,她都一条条认真地记在本子上。

    从2004年3月到年底,蒲纺职工集中的诉求是“要政策”。常雨琴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争取政策上。她不停地在工会、民政、妇联、教育等部门跑来跑去,不停地在职工中做调查,一份份反映蒲纺职工困难的报告送到了政府部门。有一次向一个部门介绍蒲纺职工的艰难,说着说着就哭出声来……经过常雨琴和企业领导的奔走呼吁,“过渡期低保”、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贫困居民临时救助等政策,很快在企业得以落实。

    转眼到了2005年春,职工“要救济”的诉求多了起来。常雨琴摸清了全厂特困群体的基本情况,为这些特困职工和群体建立档案,分别帮扶。

    50岁的刘淼英家有两个精神病患者,55岁的丈夫患病已有10多年,一直靠吃药稳定病情。27岁的女儿下岗后郁郁寡欢。一天,刘淼英在厨房做饭,女儿突然冲进来砸断她的6根手筋后疯了!这时的刘淼英万念俱灰。常雨琴连夜走进了她的家,想方设法帮刘淼英将女儿送进了精神病院,并由工会承担了药费。经多方奔波为刘淼英在附近找了个公益性岗位,又张罗着为她家办理了低保,刘家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将真诚贯穿家访之中

    “常奶奶,你到我们家来了13次”。“五一”节前,当常雨琴又一次走进单亲特困职工黄萍家时,黄萍13岁的儿子首次拿出了自己的日记本。这个小家伙很懂事,从常雨琴第一次到他家走访,就写下了日记,记下了常奶奶瘦削的身影和慈善的眼睛。

    这让常雨琴既感动又欣慰。这几年,她到特困群众家中家访近千户次。

    常雨琴说:“多一次家访,多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就多温暖一个人一个家庭,就多凝聚一分积极的力量。”她走进重病患者毕明珠的家,将大病医疗救助金送到她手上。毕明珠患有肺癌等两种癌症爱人也患有多种疾病,小孩上大学,困难重重。工会和社区为她家办理了低保、特困救助、大病医疗救助等。毕明珠说:“我患病后,因为怕传染,很少人到我家来了,只有常主席一次又一次的来看望我!”

    去年4月,蒲纺买断工龄的杨国群左腿做了截肢手术,为偿还债务,杨国群手术后一个月就拄着拐杖重返工作岗位。得知杨国群的情况后,常雨琴和社区的同志冒着酷暑到仙桃市看望,又帮他办理了大病医疗救助。杨国群夫妻感激地说,没想到蒲纺娘家人还没有忘记在外打工的我们!

    在家访中,常雨琴发现全厂290多名留守儿童无人照顾,她建立了蒲纺特困留守儿童档案,组织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她还和“爱心妈妈”一起,利用晚上一家一家地看望帮扶的孩子们,为他们送去过冬的新棉衣。

    常雨琴连续3年组织开展“爱心进病房”活动,仅这3年的春节,她进病房看望职工500多人次。

    把真心撒在创业路上

    2006年12月9日下午,一场火灾将夫妻双双买断工龄的周磊家推进困境。闻讯后,常雨琴和工会的同志立即赶到现场,为周家买来急需的棉被等床上用品,给他12岁的女儿买了学习用品。

    一贫如洗的周磊想自己开个小烧烤店。常雨琴带着他到赤壁市总工会和民政局求助,争取到了救助金和生活救助物资。不久,周磊的路边烧烤店开张了,常雨琴经常在那里停下脚步,买点东西吃;工会来了客人,她也要引去“看看”周磊的烧烤店。周磊在发给常雨琴的短信中说:“是你让我们忘记悲伤,是你让我们更坚强!”

    常雨琴帮蒲纺人转变观念、振作精神、重新创业。从蒲纺买断工龄的秦烈夫妇,在赤壁市郊承包了600亩荒山养鱼、养鸡、种树。沿着一条杂草丛生的小路,常雨琴一次又一次走进秦烈承包的荒山,帮他们申请小额创业贷款。陈秀红用买断工龄的钱,送因视神经萎缩而失明的丈夫到武汉学盲文、学按摩技术,夫妻俩在赤壁市开了一家“同心圆”按摩店,常雨琴一次又一次去看望他们,听说夫妻俩第一次开店的地方生意不好,便帮着联系新店址……

    作为一个县级市,赤壁市能为蒲纺职工提供的再就业岗位非常有限。常雨琴带着5名再就业典型深入到社区作巡回报告,引导人们转变择业观念,鼓励人们用奋斗改变命运。她和工会的同志广泛收集再就业信息,请广东、浙江、湖北武汉等地的民营企业到蒲纺双向选择,很多身怀一技之长的下岗工人,又重新找到了工作;随着蒲纺招商引资的推进,一家家新的企业诞生了,500多名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到民营企业上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听到久违的织机的旋律又响起来了,看到久违的笑容又回到了蒲纺职工的脸上,这是常雨琴最为高兴的事!(记者 杜若原)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sosofa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Processed in 0.023 second(s), 4 queries, G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