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开一代新风的毛介(一)

[日期:2009-07-31] 来源:三门峡廉政文化网  作者: [字体: ]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卖官攀爵,贿赂公行;群雄四起,军阀割据,人民苦不堪言;然而,却出了个廉洁无私、力倡俭朴、帮助曹操统一北方的谋臣,他就是被称为“清公”的毛介。

审时度势筹谋良策

毛介,字孝先,东汉末年陈留平丘(今河南长垣县西南)人,年轻时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于世。中平六年(189年),董卓拥兵入京,废除少帝刘辨,另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专擅朝政,引起朝臣和关东豪强的反对,导致了豪强割据势力的大混战。毛介为避战乱前往荆州,途中听说荆州牧刘表政令不明,度量狭小,于是改往鲁阳(今河南鲁山县),静观待变。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占据兖州,大力招揽贤才。毛介被聘为治中从事,帮助曹操筹谋献策,深受曹操的青睐。当时形势对刚刚占有一席之地的曹操十分严峻,比他强大的豪强割据势力很多。北面有长期占据冀、并、青三州的袁绍,实力最强;南面有南阳的张绣、荆州的刘表;东南有盘踞淮南的袁术。东面有徐州的陶谦;西南有益州的刘焉,西边关陇地区有韩遂、马腾;此外,还有江东的孙策,辽东的公孙度等等。曹操要想在强敌如林的情况下发展自己,削平割据势力而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占据政治上的优势和保持军事实力的强大。为此,毛介洞察时局,向曹操分析说:如今天下四分五裂,皇帝颠沛流离;老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无法生产,饥寒交迫,离乡背井。国家没有一年的存粮,老百姓没有安居的保障。这种局面是难以长久的。只有奉行仁义的军队,才能取得胜利;只有拥有丰富的财源,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

于是,毛介接着提出了两条卓有远见的良策。一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也就是遵奉天子,把傀儡皇帝汉献帝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取得政治上的有利地位,借用朝廷的名义向那些不法之臣发号施令,号召天下,讨伐异己。二是“修耕植,蓄军资”。也就是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安定人民生活,充实军备物资。毛介最后满怀信心地说:如果能够做到这两条,就一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成就霸王之业。

毛介的精辟分析,对曹操来说具有事关成败的意义。这首先因为东汉王朝虽然已经名存实亡,但在多数人的心目中,汉献帝仍然是正统皇帝,因而具有一定的号召力,若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然就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其次,自黄巾起义和董卓作乱以来,兵祸连年,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人民遭到空前的浩劫,以致出现了“千里无鸡鸣”、“白骨蔽平原”的惨景,造成军粮匮乏,军队也以桑椹、蚌蛤充饥。严酷的社会现实也迫切需要恢复生产,安定人民生活,以便提供军队必需的军粮。所以,曹操不仅非常赞赏毛介的真知灼见,而且积极地实施。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亲自到洛阳朝见汉献帝,并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故址在今河南许昌东)。从此,曹操控制了东汉朝政,占据了政治上的优势。同年,曹操还采纳了臣属枣祗、韩浩的建议,广募民众,在许昌实行屯田。结果,当年收获粮食百万槲,解决了燃眉之急。曹操尝到了甜头,于是下令各州郡都设置田官,负责屯田事宜,大力推广民屯和军屯。几年后就出现了仓库丰实,百姓殷富的局面。曹操的军饷有了保障,而且四处征战也无运粮之劳。他破袁术,擒吕布,大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实践表明,毛介的筹谋对曹操势力的发展和北方的统一,是起了巨大作用的。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elelove36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Processed in 0.301 second(s), 4 queries, G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