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廉吏于成龙”为何久演不衰

[日期:2009-07-31]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字体: ]

清风起影坛,正气贯天地。昨天,由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京剧院联合出品,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关栋天主演的戏剧电影《廉吏于成龙》公映了。一代廉吏于成龙廉政亲民的品性,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传递着对正气的称颂和美德的褒奖。徜徉于这部力作之间,人们在被艺术感染的同时,心灵也能得到净化。

  从戏剧到电视剧,再到戏剧电影,于成龙这个形象何以久“演”不衰?作为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然而,《廉吏于成龙》智慧地表达了中国百姓对于清廉为政的向往,则是共同的基本“看法”。

  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有更高境界者提出“为官一时,英名一世”。但是,无论过去和现在,这在一些官员身上仅仅是“说说而已”。虽然时代不同了,“为官一任,危害一方”毕竟是极个别,但“造福谁?”“留何名?”却让不少为官者难以“选择”。于成龙作出了回答,也是一面镜子。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抛妻别子,到远隔万里的荒凉之地去做县令,不贪富贵,不畏权势,不怕杀头,爱民如家人父子,为了解除百姓疾苦,自己甘愿吃苦受罪,官至两江总督,仍布衣素食,江南人民称他为“于青菜”,卒后居室中仅“故衣破靴,外无长物”。真可谓是一生清贫,两袖清风,“天下第一廉吏”之称,就是放在现在也当之无愧。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当以于成龙为镜,作一番深刻的反思,封建官吏尚且能时时处处关念百姓利益,我们又何以做不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我想,于成龙“作品”一而再,再而三地“问世”,其现实意义正在于此。

  世界上有一种宝贵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影响一个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赢得了它,执政党就有了优势和资本;失去了它,执政党就濒临危险的境地。这就是民心。古人云,“天下大势,常系民心。”老百姓何以喜欢于成龙这一廉吏形象,根本原因在于此。于成龙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人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为官者,是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还是贪赃枉法、滥用职权;是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还是纸醉金迷、低级趣味……以什么样的姿态和面貌出现在群众面前,关系政权的声誉和形象,关系民心的凝聚和背离。这不能不说是戏剧电影《廉吏于成龙》给人们重要的“观后感”。

  戏剧电影《廉吏于成龙》并不仅仅是给干部观看的。观念激荡,需常洗心灵之垢;物欲诱惑,应常敲警世之钟。在利益诉求多元、价值观念多样的今天,反腐倡廉不仅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同时离不开廉政文化的支撑。这就是营造一个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时代氛围,在全社会倡导勤廉、和谐的价值观。社会大众是反腐败的力量之源,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近年来,借助影视等文化艺术平台,激浊扬清,不仅壮大着反腐力量,其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使廉洁文化植根于更多公民心中。人的社会角色是多重的,也是不断转化的。但如果每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坚持廉洁,我们的反腐倡廉就会有丰沃的土壤。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这不能不说是电影《廉吏于成龙》所具有的公众“可观性”。

  感谢编剧、导演和演员,把于成龙的形象搬上了影屏,把一个活生生的于成龙展现给了广大观众。面对转型期社会生活多样活跃的新态势,我国文艺事业既迎来了新机遇,也遭遇了新挑战。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肩负时代使命,以独特的审美方式去诉诸感情、进行创新,靠先进的思想、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向更高境界迈进。《廉吏于成龙》凝聚了弘扬正气的精魂、蕴含着崇廉倡廉的心声,带给人思想沐浴和心灵洗礼。我们期待这部戏剧影片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elelove36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Processed in 0.028 second(s), 4 queries, G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