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用制度刚性促作风转变 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日期:2009-03-23]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 [字体: ]

    加强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必须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以制度的刚性促进干部作风的根本转变。

    实践表明,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根治不正之风这一“顽疾”,不仅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需要全社会的齐心合力,更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好的制度凭借其不因人为因素而转移的刚性,可以有效地约束人的各种不良行为,使好的作风得以发扬光大。

    我们党一贯重视制度建设,在与不正之风的斗争中逐步建立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如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奖惩制度,述职述廉制度等等,我省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若干有针对性的制度措施,对不正之风起到了明显的遏制作用,有力地保证了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但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对不正之风的顽固性、反复性和隐蔽性,现有的一些制度还不尽完善:有的制度约束力不够,造成违法乱纪风险成本偏低,使一些党员干部无视纪律,依然吃拿卡要成风;有的制度缺乏连续性,使得一些地方和部门抓作风建设“一阵风”,上级强调,就热乎一阵,风头一过,立马冷却;一些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看似面面俱到,却有名无实,只能做做样子,成为摆设。可见,要真正发挥制度的刚性作用,还须在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上下功夫。

    健全和完善制度,要着眼于堵塞漏洞。只要制度有漏洞,不正之风就会无孔不入。在作风建设中,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精神,针对各自的实际,查找现有制度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定及时进行调整,该修订完善的及时修订完善,需要重新制定的及时制定,使制度更加适应现实和发展的需要,让不正之风无“空”可钻。

    健全和完善制度,必须突出有效性。好的制度关键是要管用,有约束力。否则,制度再多,也只能成为一纸空文,起不到规范和引导的作用。要使制度管用,一是要切合实际,制度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切不可凭空想像,闭门造车。二是要增强可操作性。为什么有的制度出台很长时间却得不到落实,缺乏可操作性是原因之一。如果只有“要怎么样”、“必须怎么样”、“违者必究”、“严肃处理”等定性的规定,对到底如何“究”、如何“处理”,拿不出定量的实招,就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制定制度要尽量做到精细化,该怎么办的、不允许怎么办的,要规定得清清楚楚,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对号入座”。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在法之必行”。制度的生命在于落实。现实中有些制度很好,但为什么见不到成效?核心问题就是落实不到位,甚至有的地方和部门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搞形式、糊弄人。所以,在制度制定之初,就要考虑到执行的问题,建立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制定相应的严格的奖惩措施,使制度具有刚性,始终处在高压状态,使人不敢轻易逾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制度对作风建设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制度建设,是推动作风转变的根本。有了更有效、更严格、更完善的制度作保证,我省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必将有一个明显的转变。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tjk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Processed in 0.034 second(s), 4 queries,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