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不设主席台的会场更有“民主活力”

[日期:2007-07-07] 来源:新京报  作者: [字体: ]

    北京海淀区政府日前出台规定,今后该区召开各类会议都不再设主席台,只设主持席和发言席,而一般性会议,时间严格控制在1小时内。与此同时,文件还规定,主持词中不得再出现“百忙之中”、“亲自光临”、“热烈欢迎”、“重要讲话”等词语。(7月4日《新京报》)不设主席台等相关规定,给那些充满形式主义陈词滥调的会议迎头一击。开会的方式同样是会议的一个内容,这种形式的改变,不仅使会议摆脱了繁文缛节,增加了效率,更为会议注入了民主精神。

    不可否认,长期以来,不良的会议文化成为会议质量和效率的一个主要破坏因素。

    在一些场合,会议已经异化为主席台上的官员教育台下与会者的课堂,而坐在台下来的大多数人与其说是来开会的,不如说是来听会的。为什么台上说的和台下听的难以形成共识,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主席台与听众席之间有那条隐性的“地位鸿沟”。

    不设主席台是件好事情。

    它将我们重新拉回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我们为什么开会?显然,除了少数中央和地方一些特殊和重要的会议,其他绝大多数会议都是为了群策群力,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这方面说,一场会开得是否有意义,首先就在于所有与会者是否能够货真价实地交流思想与信息。与此相反的情形是,有些官员在主席台上发表空洞的言论,而台下听众则表面上迎合这种“官有多大,思想就有多重要”的空洞仪式,内心却如福柯所言那样“赤手空拳地反抗”。

    毋庸讳言,有些官员热衷于在主席台上发言,一些会议举办者也热衷于设置主席台,是因为在很多人眼里,主席台是官员充分展示其权力与地位的舞台,发言者感觉可以雄视一切,既能体会到高高在上的地位,又能借助麦克风充分展示其话语权。发言者乐于享受这种感觉,会议举办方也乐于讨发言者欢心,还能为自己的会议赚得“荣耀”。

    谈到会场上的平等,难免让人想起亚瑟王和圆桌武士的故事。公元5世纪时期的英国,避免了与会者为席位上下打个头破血流,亚瑟王想出了一个办法,即他和他的武士举行会议时,不分上下席位,围着圆桌而坐。正是这种“平等”和“协商”的氛围,使圆桌成为化解嫉妒与争夺权力高位的灵丹妙药。尽管当时能坐上圆桌的武士只是少数,但它并不妨碍这种“有限的平等”形式成为会议民主的最早的源流,见证人类的精神高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正是由于圆桌所具有的平等和开放的精神,使圆桌会议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生根发芽。

    可喜的是,随着近三十年来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这种会议民主精神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接受。比如现在的许多学术研讨会与业务交流会议,通常不设主席台,所有与会者围着圆桌坐下,平均使用麦克风,既没有繁琐的开幕仪式,也没有离题万里的“热烈”与“重要”。

    在这里,真理是唯一的权威,所有与会者本着对生活的热忱和知识的信仰平等参与讨论和发言。

    林语堂先生生前留下不少幽默故事。有一次,林语堂在台北参加某所学校的毕业典礼,前面有不少人作讲演,都讲得拖拖沓沓,轮到他讲话时已到中午,大家的肚子正打着退堂鼓。林语堂于是讲了下面这个“第一流的笑话”以示抗议:“绅士的讲演,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在这里,“女人的裙子”虽然各有解释,但是许多人“不想为废话所累”的心灵却是相通的。若想了解一个地方有没有民主作风,男人们有没有绅士风度,我们同样可以从当地的会场略知一二。(社论)

    新华网评:

    大会不设主席台,值得赞许!

    会议,只不过是一种贯彻精神、研究事项、部署任务、推进工作的方式而已。但在有些地方,会场却变成了领导的秀场。有事没事都要开会,以至于很多工作只是通过会议来落实,并没有真正地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只要开会,便会有大小领导坐在主席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哪怕下面的观众已经厌倦、厌烦了,仍在那里夸夸其谈。而如果不设主席台,一些好表现的领导便失去了“表演”的舞台,只能和普通干部一样在台下坐着。这样既体现了一种官民之间的平等,更能让领导者设身处地地感受一下会场的氛围,避免一些长会、空会的发生。另外,会场上唱主角的不再是领导,而是主持人和发言人,也就不会再有“百忙之中”、“亲自光临”、“热烈欢迎”、“重要讲话”等一些“媚上”套话充斥会场,有利于净化视听。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Processed in 0.041 second(s), 4 queries, Gzip enabled